-
1月22日
-
宜兴紫砂壶发展概述的正文:
自周代(1122-256B.C.)便设名荆邑, 春秋战国时期(770-221B.C.)称荆谿,后又称阳羡、义兴, 到了宋代(960-1279)始改名为宜兴。 宜兴造陶歷史悠久,自古便有「陶都」的美誉,与「瓷都」景德镇驰名于世。宜兴陶业相传始于2400年前的春秋末年,为越国范蠡所创。据《国语越语》载:「句践灭吴,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入国矣。』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然而范蠡在宜兴冶陶之说,早在清代光绪八年《宜兴荆溪县志》即为史学者质疑否定了。 近年据考古发现丁蜀镇境内的画溪河沿岸、川埠乡、张泽乡等处,陆续发掘了各种塬始陶器皿及残片,经专家考证,推断为青莲岗文化的早期阶段,说明远在五千年前的塬始社会晚期,宜兴人民的祖先就开始从事烧製陶器。所谓「范蠡所创」,不过是则民间传说罢了。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阿拉伯地理学家艾垂西(Eletrisis)在其着作中记载着:「中国面积很大,人口极多,艺术作品以绘画和陶瓷器最为精美。」 又「蜀山(Susan)建筑美丽,商务信誉,甲于全世。所造陶器,质地极佳。」蜀山即是位于宜兴窑场最为集中的鼎蜀镇。到了清代前期,此地的陶业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如清胡天游《蜀冈瓦暖砚歌》:「蜀冈工良近莫过,捣泥滤水相捖挼。为罂为皿为饮榼,壶如鹦鹉杯如蠃。千窑万埴列门户,堆器不尽十马驮。」又如瞿沅珠《咏鼎山》:「陶穴满山人连甓,柴车出谷市争泥。」俱是对当时窑业盛况的描述。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19724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