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第二篇 前世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龙井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安溪铁观音》第二篇 前世

  铁观音于安溪的横空出世,在民间传说中,既有魏荫梦遇观音菩萨的神奇之说,又有王士让献茶、乾隆帝赐名的隆重之举,寄托美好愿景,祈望产销两旺。原本是深山中一株不起眼的低矮野树,只缘安溪这块土地滋润,只缘安溪人慧眼识得,只缘安溪茶农短穗扦插而广植,这才走出深山,走向世界,蔚然大观。

  追本溯源,铁观音最早出产于中国安溪,既汇流于中国六大茶叶种类,又角逐于世界饮料市场常名列前茅,应是因为中国茶叶之丰富而古老,中国茶叶文化之深厚而博大。《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在中国最先以草药面目出现。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格物致知,饮茶在中国被上升至道德层面。《宋录》记载:“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天长日久,茶叶这种寻常植物,在中国非但成了老少皆宜的日常饮料,而且成了无数茶客的嗜好与挚爱。

《安溪铁观音》第三篇 茶法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龙井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安溪铁观音》第三篇 茶法

  铁观音于种植时期的柳弱花娇,于制作阶段的繁难细致,于品饮过程的复杂讲究,均迥异于其他茶品而别具一格。身为乌龙茶中的佼佼者,铁观音既有绿茶的清香且比绿茶更雅致,又有红茶的醇厚且比红茶更浓郁。绿茶、红茶,或不发酵或全发酵,各执一端,不甚通融;而半发酵的铁观音,则中庸致和,吻合于中国传统文化,唯中国人最喜品味,最能品出味道来。

  中国是茶叶的起源地,也是茶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的古老国度。中国人于修身养性的最高意致,乃天人合一而无挂无碍;其行为如郑板桥“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之随意,待客如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之温馨,悟道如赵州和尚“吃茶去”之平常,对待人生如白居易“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之自在而自然。相比之下,起源于中国的日本茶道,则过于注重品茶的程式及气氛;同样起源于中国的英伦下午茶,则过于讲究佐茶的食品及器皿。

《安溪铁观音》第一篇 茶路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龙井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安溪铁观音》第一篇 茶路

  世界茶叶家族林林总总,不可胜数,而铁观音是茶中贵族,乌龙茶名品。它广植于安溪各乡各村,蔚为风景,各显其能。观音于佛相的千变万化,或男相或女相,或多头或千手,极尽神奇之能事。而铁观音则因半发酵工艺所造就的不确定性,无限多样,各有个性:有娇柔者,有大派者,有平易近人者,有高不可攀者,可谓千人千面。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山头,不同的海拔,不同的气候,以及制茶人不同的经验、悟性,便产生不可重复的香气韵味。

  早在清嘉庆年间,安溪西坪镇西源村的林燕愈就北上武夷山,在天心永乐禅寺周围开辟了十八座茶山种植家乡的乌龙茶。到了光绪十九年(公元1896年),安溪大坪乡萍州村的张乃妙将铁观音茶苗带到台湾,种在木栅樟湖地区,为台湾木栅铁观音之起源。诗人林荆南对此赋诗:“茶尊木栅铁观音,枞本安溪史迹寻。”

《安溪铁观音》开篇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龙井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安溪铁观音》开篇

  在中国闽南地区,观音菩萨的美丽女相,一如她于人间的救苦救难、大慈大悲以及送子送福,自古深入人心。闽南人恭维漂亮女子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便是长得像观音。在闽南人眼里,观音的丰神绰约、逸韵高致,均无可比拟。在闽南安溪,民间将山崖石缝间一株天赐神树命名为“铁观音”,如此成就乌龙茶一个珍奇品种,正应合了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古意。

  乌龙茶于安溪的始创,据说跟打猎有关。很久很久以前,安溪西坪镇尧阳村(即今天的南岩村)有个叫乌龙的猎人,一天他身背茶篓追赶一只獐子,茶叶在背篓中不住地被摇动以致叶缘变红,第二天制作出来的茶叶,散发出幽幽兰花香,这就是乌龙茶的来历。采用这种半发酵工艺制作的茶叶,便以这位猎人的名字命名。当年乌龙猎获獐子的尧阳南岩山,至今仍有祭祀他的打猎将军庙遗址。

《安溪铁观音》序二吃茶的经验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龙井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安溪铁观音》序二吃茶的经验

  (龚鹏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领域涉及中国文学、史学、哲学、宗教等,博古通今,著作等身,有天下“第一才子”之美誉,是当代享誉海内外华人世界的知名学者,至今正式出版专著70余种。曾任台湾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台湾“行政院陆委会”文教处处长等职。)

  吃茶的经验

  我生于台湾,读大学时负笈台北县淡水镇。小镇旧名沪尾,在淡水河入海处。华夷杂居,久成通商口岸,乃北部开发最早之地,因此曾经有一段时期几乎整个北台湾都被称为淡水厅。台北建城以后,政经地位才渐移到北市。待我到那儿求学时,它已风华退敛,又只是一个小镇而已。

《安溪铁观音》序三我的田野地--安溪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龙井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安溪铁观音》序三我的田野地--安溪

  (王铭铭,福建泉州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国人类学评论》主编,作品宏富,有《溪村家族》、《逝去的繁荣》、《西方作为他者》、《人类学是什么》等十几部著作。)

我的田野地――安溪

  将近20年前,我基于完成了一项城市研究,开始了乡村研究,我首选的“田野地”就是安溪。

  安溪与汉学人类学有特殊的缘分。

  20世纪60年代,西方人类学界出现了一批有心于中国研究的青年才俊。“神秘的中国”是他们最想研究的国度。然而,中国大陆的“田野地”并不向外国人开放,这批人类学家只好前往台湾乡村。那里的被研究者,多数来自“泉州府安溪县大树下”。之后,他们根据“田野之所见”写出了他们的论著,这些论著在汉学人类学中有里程碑的地位,它们使“祖籍安溪的台湾乡民”成为学术界的一个关键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