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岩韵”是怎么形成的?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岩茶“岩韵”是怎么形成的?

  武夷岩茶味甘泽而气馥郁,不同武夷岩茶品种有不同的喉韵特征。本文对武夷岩茶“岩韵”的形成谈几点看法:

  1、“岩韵”与气候、土质有关

  武夷茶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18-18.5℃之间,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山间常年云雾,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日照较短,既无风害,更无冻害。

  武夷山土壤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贡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组成。茶园成土母岩,绝大部份为火山砾岩,剖面发育颇不完全,具有母岩的棕红色,径风化、冲蚀,表面呈棕色松散状,厚度1m以上,pH值为4.5-5.2之间。

武夷岩茶“岩韵”形成的体会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岩茶味甘泽而气馥郁,不同岩茶品种有不同的喉韵特征。本文对武夷岩茶;岩韵的形成谈几点看法:

1 ;岩韵与气候、土质有关

  武夷茶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18-18.5℃之间,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山间常年云雾,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日照较短,既无风害,更无冻害。

  武夷山土壤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贡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组成。茶园成土母岩,绝大部份为火山砾岩,剖面发育颇不完全,具有母岩的棕红色,径风化、冲蚀,表面呈棕色松散状,厚度1m以上,pH值为4.5-5.2之间。

武夷岩茶“岩韵”何味?《海峡茶道》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韵”是什么?“岩韵”一词是从何时开始使用、由何人首先提出、首提者是如何解释“岩韵”的含义现已无从查证,目前流行的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岩骨花香”,有人说是“地土香”,有人说“岩韵”没人能品透,也有人说“岩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连高明的茶师也只能解释说汤水醇厚,杯底香浓,茶汤滋味中有骨头等。武夷岩茶专家也承认“岩韵”难以捉摸,无法说透它的奥秘所在。综上所述,说者大多是使用一些形容词句,让人听了感觉很虚、很玄,最后还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然。

  如果把几种常见的说法罗列出来各做一番分析与讨论,那么对“岩韵”的感受也许会渐渐轮廓分明了。

武夷岩茶“岩韵”之叙说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夷岩茶是茶界普遍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在2002年8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如何认定、表述;岩韵,很不一致,成了非说不可的问题。

  ;岩韵的由来

  在笔者所读到的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茶著、茶文中,至今尚未发现有论述武夷茶的;岩韵。

  据武夷山茶界前辈及茶农的记忆,;岩韵二字广泛应用于岩茶的品评之中,当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岩韵二字由来,可能是从1943年福建示范茶厂林馥泉茶师《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第七章;科学之审评中的;山骨、;喉韵及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不知何人出此高度概括之语)中的;山骨、;岩骨中衍化升华而来的。

武夷岩茶“奇种”的传说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夷山品种繁多的茶树中,有一种树丛矮小镀裾牟枋鳎ぴ诼繁摺⒀虑啊⑸降撸秃秃担酱Χ寄苌ぃ沂饕斗泵U饩褪俏湟纳降奇种茶。

相传武夷山古时是一片汪洋大海,不知什么时候,海水退去了,留下许多奇峰怪石。不几年,荒凉的海滩成了片片肥沃的绿洲。人们便陆续从远方搬到绿洲上定居,开辟良田,种茶栽果。经过一代一代人辛勤的创业,武夷山村村六畜兴旺,户户五谷丰登,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可红火哩。也不知是啥原因,一年初秋,一连几十天,没下一滴雨,武夷山所有的泉水都枯竭了,树木枯萎了,良田龟裂了,才打浆的庄稼也都耷拉着脑袋,没有一点生机。村民们呼天唤地,天天排着队到寺庙里求神拜佛,祈求苍天保佑,给他们送来及时雨。可是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呀!庄稼绝收了,大家只得靠挖草根、剥树皮充饥。身强力壮的后生一天天地干瘦下来,老人小孩则一个个疾病缠身。这日子怎么熬呀!

武夷岩茶“一宵茶话留千载”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武夷岩茶 | 评论:0人 | 浏览:

  闽南是南明政权反清复明的根据地,因此南明灭亡后,效忠先朝的遗民被迫逃亡到江西上饶和武夷山一带,许多报国无门的志士纷纷遁入空门,先后隐逸武夷山中。当时主持天心永乐禅寺的超位禅师、主持天成禅院超煌禅师、先后主持莫庵和天心永乐禅寺的铁华上人、驻锡梧桐窠的僧衍操都是漳州人;驻锡青狮岩的兴觉和尚是晋江人;驻锡天心永乐禅寺的释超全是厦门人。其时,武夷山中的每个寺院几乎都有闽南僧人常住。他们普遍嗜茶,常在天心永乐禅寺举办茶宴,在一起宣习工夫茶艺,以茶谈禅,以茶论道,以茶说经,成为传播武夷山乌龙茶的先驱。其中最为突出的当数一代茶僧释超全。释超全(1627-1711),俗名阮旻锡,厦门同安人,曾在郑成功储贤馆为幕僚,为尽效忠南明,弃家行遁,仰慕天心禅茶之名,约于康熙二十五年(1685)入武夷天心永乐禅寺为茶僧。他毕生爱茶,种茶、制茶、喝茶、写茶,在天心永乐禅寺常住时写下了著名的《武夷茶歌》、《安溪茶歌》等脍炙人口的茶叶著作,成为研究茶叶的珍贵史料,为乌龙茶工艺创始于武夷山再添佐证。在闽南籍僧人的传播和推动下,乌龙茶制作工艺很快就传到了闽南和潮汕,直接促进了安溪茶和潮汕工夫茶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