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源于福鼎文化丰厚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福鼎白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娘娘用白茶医治麻疹的美丽传说流传了千年;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县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清朝周亮工《闽小记》记载:;太姥山有绿雪芽茶;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栽培历史悠久;张天福、陈椽教授等对福鼎白茶所作的研究和著述都确定,福鼎是白茶之王白毫银针的发祥地。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部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院研究员姚国坤教授认为,福鼎白茶之祖至少有1200年以上历史,如果再将它与古老而又多样的区域文化和民俗(如畲族)饮茶法,以及隐藏在深山谷地的饮茶风情,还有太姥山道教文化结合起来,福鼎终将成为当今人们求新、探知的仙山、名境(生态)和佳茗共存之地。

白茶民间斗茶赛获奖封存仪式在福鼎举行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福鼎白茶 | 评论:0人 | 浏览:

  普洱茶网讯:12月8日,白茶民间斗茶赛获奖封存仪式在福鼎举行,本次活动由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主办,福鼎市茶业局、福鼎市茶业协会承办,获得省级以上名茶的福鼎白茶将被封存5、10、15年等不同年限。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徐鸿道,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詹太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与发展部部长沈立江,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士康等专家学者、有关领导共同在封条上签字见证,并为荣获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省名茶茶企、福鼎白茶民间斗茶赛获奖茶企颁奖。

白茶成业内新宠,福鼎白茶亮相北京茶博会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福鼎白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主办,北京京港环球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承办的第6届北京茶博会将于2015年4月23日26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盛大举办。本届茶博会除汇集红茶、绿茶、普洱茶、乌龙茶等大众熟识的品种外,作为六大茶种之一、业内新宠的白茶也将亮相。

  近年来,白茶每年的升值幅度超过了30%,甚至在2011年的豫园国际茶文化艺术节拍卖会上拍出了18.8万元一饼的天价。白茶成为继普洱茶后又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新贵,第6届北京茶博会又怎能少了白茶的身影!

白色的福鼎白茶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福鼎白茶 | 评论:0人 | 浏览:

  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主要白茶原产地在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是福建特有的茶类之一,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白茶制造历史已有200年,由福鼎首创,进而传到水吉,最后传到政和。

福鼎主要种植茶树品种是有着“华茶1号”、“华茶2号”之称的国家级茶树良种“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至于为什么叫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或形态自如花朵,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清中显绿,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白毫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降血压珍品。

白琳工夫之福鼎大白茶茶树生长特性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福鼎白茶 | 评论:0人 | 浏览:

  工夫选用福鼎大白茶为原料制作生产,但它并不是白茶,而是隶属于红茶。种类划分属于闽红工夫,产于福鼎白琳镇,所以命名为白琳工夫,有着福鼎大白茶的清香,有着红茶的醇厚,茶叶品质深受喜爱。

福鼎大白茶形态特征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福鼎大白茶树高1.5-2米,幅宽1.6-2米,树势半开张,为小乔木型。分枝较密,节间尚长。树皮灰色。叶椭圆形,先端渐尖并略下垂,基部稍钝,叶缘略向上。通常大125.4厘米,长宽比平均为2.2。叶色黄绿、具光泽。侧脉明显,7-11对。锯齿较整齐、明显,27-38对。叶肉略厚,尚软。一芽二叶长5.1厘米,百芽重23克。花型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结果率高,茶子大而饱满。

珍贵的明前福鼎白茶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福鼎白茶 | 评论:0人 | 浏览:

  的农业生产一向来以节气为农事安排的指导,中国的农历是每隔15天为一节气,大约3月5日左右是“惊蛰”,3月20日左右是“春分”,4月5日左右是“清明”,4月20日左右是“谷雨”,5月5日左右是“立夏”。福鼎白茶往往在“惊蛰”和“春分”时开始萌芽,“清明”前就可采茶。明前茶由于芽叶细嫩,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丰富,因此品质非常好。但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福鼎白茶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物以稀为贵,明前茶就更显珍贵了。

明前,因为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的习俗,三日内不生火做饭,故称“寒食”,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