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师艺人创造出来的茶具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紫砂壶茶具 | 评论:0人 | 浏览:

  从饮茶开始就有了茶具,从一只粗糙古朴的陶碗到一只造型别致的茶壶,历经几千年的变迁,这一只只茶具的造型、用料、色彩和铭文,都是历史发展的反映。历代茶具名师艺人创造了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茶具艺术品,留传下来的传世之作,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董。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茶具如同其他饮具、食具一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随着茶之为饮,茶具也就应运而生,并随着饮茶的发展,茶类品种的增多,饮茶方法的不断改进,而不断发生变化,制作技术也不断完善。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隋及隋以前的茶具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这种器具是陶制的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韩非在《韩非子》中就说到尧时饮食器具为土缶。如果当时饮茶,自然只能土缶作为器具。史实表明,我国的陶器生产已有七八千年历史。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当时食具兼作饮具的代表作品。但按现有史料而论,一般认为我国最早谈及饮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汉(公元前2068年)王褒的《僮约》其中谈到烹荼尽具,已而盖藏。这里的荼指的是茶、尽作净解。《僮约》原本是一份契约,所以在文内写有要家僮烹茶之前,洗净器具的条款。这便是在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谈及饮茶用器具的史料。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但是,明确表明有茶具意义的最早文字记载,则是西晋(公元265--316年)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内有(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这鼎当属茶具。唐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引《广陵耆老传》载:晋元帝(公元317--323年)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接着,《茶经》又引述了西晋八王之乱时,晋惠帝司马衷(公元290--306年蒙难,从河南许昌回洛阳,侍从持瓦盂承茶敬奉之事。所有这些,都说明我国在隋唐以前,汉代以后,尽管已有出土的专用茶具出现,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内的饮具之间,区分也并不十分严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是共用的。  唐(含五代)28种茶具  由于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并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实用性,而且,一件高雅精致的茶具,本身又富含欣赏价值,且有很高的艺术性。所以,我国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发展很快。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唐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有详尽记述。本世纪80年代后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唐代宫廷茶具,与陆羽记述的民间茶具相映生辉,又使国人对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但唐代的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许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见到过的。有关唐代宫廷茶具,下面已分件专述。这里,将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开列的28种茶具,按器具名称、规格、造型和用途,分别简述如下。  蕾钮摩羯纹三足架银盐台唐煮茶过程中需要加入盐  风炉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炉内有床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上有三个支架(格),用来承接煎茶的。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制的灰承,用于承接炭灰。风炉的炉腹三个窗孔之上,分别铸有伊公、羹陆和氏茶字样,连起来读成伊公羹,陆氏茶。伊公指的是商朝初期贤相伊尹,陆氏当指陆羽本人。《辞海》引《韩诗外传》曰:伊尹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这是用鼎作为烹饪器具的最早记录,而陆羽是历史上用鼎煮茶的首创者,所以,长期以来,有伊尹用鼎煮羹,陆羽用鼎煮茶之说,一羹一茶,两人都是首创者。由此可见,陆羽首创铁铸风炉,在中国茶具史上,也可算是一大创造。  灰承是一个有三只脚的铁盘,放置在风炉底部洞口下,供承灰用。  炭挝是六角形的铁棒,长一尺,上头尖,中间粗,握处细的一头拴一个小。也可制成锤状或斧状,供敲炭用。  火筴又名筋,是用铁或铜制的火箸,圆而直,长一尺三寸,顶端扁平,供取炭用。  交床十字形交叉作架,上置剜去中部的木板,供置用。  夹用小青竹制成,长一尺二寸,供炙烤茶时翻茶用。  纸囊用剡藤纸(产于剡溪。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市境内)双层缝制。用来贮茶,可以不泄其香。  碾用桔木制作,也可用梨、桑、桐、柘木制作。内圆外方,既便于运转,又可稳固不倒。内有一车轮状带轴的堕,能在圆槽内来回转动,用它将炙烤过的饼茶碾成碎末,便于煮茶。  拂末用鸟羽毛做成,碾茶后,用来清掸茶末。  罗合罗为筛,合即盒,经罗筛下的茶末盛在盒子内。  则用海贝、蛎蛤的壳,或铜、铁、竹制作的匙、小箕之类充当,供量茶用。  水方用稠木,或槐、楸、梓木锯板制成,板缝用漆涂封,可盛水一斗,用来煎茶。  漉水囊骨架可用不会生苔秽和腥涩味的生铜制作。此外,也可用竹、木制作,但不耐久,不便携带。惟用铁制作是不适宜的。囊可用青竹丝编织,或缀上绿色的绢。囊径五寸,并有柄,柄长一寸五分,便于握手。此外,还需做一个绿油布袋,平时用来贮放漉水囊。漉水囊实是一个滤水器,供清洁净水用。  瓢又名牺杓。用葫芦剖开制成,或用木头雕凿而成,作舀水用。  竹夹用桃、柳、蒲葵木或柿心木制成,长一尺,两头包银,用来煎茶激汤。  熟盂用陶或瓷制成,可用水二升。供盛放茶汤,育汤花用。  鹾簋用瓷制成,圆心,呈盆形、瓶形或壶形。鹾就是盐,唐代煎茶加盐,鹾簋就是盛盐用的器具。  揭用竹制成,用来取盐。  碗用瓷制成,供盛茶饮用。在唐代文人的诗文中,更多的称茶碗为瓯。此前,也有称其为盏的。  畚用白蒲编织而成,也可用,衬以双幅剡纸,能放碗十只。  札用茱萸木夹住栟榈皮,作成刷状,或用一段竹子,装上一束榈皮,形成笔状,供饮茶后清洗茶器用。  涤方由楸木板制成。制法与水方相同,可容水八升。用来盛放洗涤后的水。  滓方制法似涤方,容量五升,用来盛茶滓。巾用粗绸制成,长二尺,做两块可交替拭用。用于擦干各种茶具。  具列用木或竹制成,呈床状或架状,能关闭,漆成黄黑色。长三尺,宽二尺,高六寸。用来收藏和陈列茶具。  都篮用竹篾制成。里用竹篾编成三角方眼;外用双篾作经编成方眼。用来盛放烹茶后的全部器物。  以上28种器具,是指唐时为数众多的茶具而言,但并非每次饮茶时必须件件具备。这在陆羽的《茶经》中说得很清楚,在不同的场合下,可以省去不同的茶具。  宋(含金、辽)茶具  宋代的饮茶方法与唐代相比,已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是唐人用煎茶法饮茶逐渐为宋人摒弃,点茶法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本世纪以来,河北宣化先后发掘出一批辽代墓葬,其中七号墓壁画中有一幅点茶图,它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用点茶法饮茶的生动情景。  到了南宋,用点茶法饮茶更是大行其道。但宋人饮茶之法,无论是前期的煎茶法与点茶法并存,还是后期的以点茶法为主,其法都来自唐代,因此,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大致一样,只是煎茶的,已逐渐为点茶的瓶所替代。北宋蔡襄在他的《茶录》中,专门写了论茶器,说到当时茶器有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列出的茶器有碾、罗、盏、筅、钵、瓶、杓等,这些茶具的内容,与蔡襄《茶录》中提及的大致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审安老人真实姓名不详,他于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集宋代点茶用具之大成,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称之为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足见当时上层社会对茶具钟爱之情。图中的十二先生,作者还批注赞誉。  其实,《茶具图赞》所列附图表明;韦鸿胪指的是炙茶用的烘茶炉,木待制指的是捣茶用的茶臼,金法曹指的是碾茶用的茶碾,石转运指的是磨茶用的茶磨,胡员外指的是量水用的水杓,罗枢密指的是筛茶用的茶罗,宗从事指的是清茶用的茶帚,漆雕密阁指的是盛茶末用的盏托,陶宝文指的是茶盏,汤提点指的是注汤用的汤瓶,竺副师指的是调沸茶汤用的茶筅,司职方指提清洁茶具用的茶巾。  宋人的饮茶器具,尽管在种类和数量上,与唐代相比,少不了多少。但宋代茶具更加讲究法度,形制愈来愈精。如饮茶用的盏,注水用的执壶(瓶),炙茶用的钤,生火用的铫等,不但质地更为讲究,而且制作更加精细。  元代茶具  元代茶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茶叶加工,还是饮茶方法,抑或是使用的茶具,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渡时期。  元代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在茶文化发展史上,找不到一本茶事专著,但仍可以从诗词、书画中找到一些有关茶具的踪影。在当时既有采用点茶法饮茶的,但更多是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  在元代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形条茶饮用的方法已较为普遍,这不仅可在不少元人的诗作中找到依据,而且还可从出土的元冯道真墓壁画中找到佐证。在图中,没有茶碾,当然也无须碾茶,再从采用的茶具和它们放置的顺序,以及人物的动作,都可以看出人们是在直接用沸水冲泡饮茶。用于点茶用的元影青的刻花执壶。  明代茶具  明代茶具,对唐、宋而言,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因为唐、宋时人们以饮饼茶为主,采用的是煎茶法或点茶法和与此相应的茶具。元代时,条形散茶已在全国范围内兴起,饮茶改为直接用沸水冲泡,这样,唐、宋时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具成了多余之物,而一些新的茶具品种脱颖而出。明代对这些新的茶具品种是一次定型,因为从明代至今,人们使用的茶具品种基本上无多大变化,仅仅在茶具式样或质地上有所变化。  另外,由于明人饮的是条形散茶,贮茶焙茶器具比唐、宋时显得更为重要。而饮茶之前,用水淋洗茶,又是明人饮茶所特有的,因此就饮茶全过程而言,当时所需的茶具,明高濂《遵生八笺》中列了16件,另加总贮茶器具7件,合计23件。但其中很多与烧水、泡茶、饮茶无关,似有牵强凑数之感,这在明文震亨的《长物志》中已说得很明白:吾朝茶的烹试之法,简便异常,宁特侈言乌府、云屯、苦节君、建城等目而已哉明代张谦德的《茶经》中专门写有一篇论器,提到当时的茶具也只有茶焙、茶笼、汤瓶、茶壶、茶盏、纸囊、茶洗、茶瓶、茶炉8件。  不过,明代茶具虽然简便,但也有特定要求,同样讲究制法、规格,注重质地,特别是新茶具的问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艺的改进,比唐、宋时又有大的进展。特别表现在饮茶器具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一是出现了小茶壶,二是茶盏的形和色有了大的变化。  总的说来,与前代相比,明代有创新的茶具当推小茶壶,有改进的是茶盏,它们都由陶或瓷烧制而成。在这一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色泽和造型、品种和式样,都进入了穷极精巧的新时期。  清代茶具  清代,茶类有了很大的发展,除绿茶外,又出现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了六大茶类。但这些茶的形状仍属条形散茶。所以,无论哪种茶类,饮用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在这种情况下,清代的茶具无论是种类和形式,基本上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  清代的茶盏、茶壶,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繁荣,以景瓷宜陶最为出色。清时的茶盏,康熙、雍正、乾隆时盛行的盖碗,最负盛名。清代瓷茶具精品,多由江西景德镇生产,其时,除继续生产青花瓷、五彩瓷茶具外,还创制了粉彩、珐琅彩茶具。清代的江苏宜兴紫砂陶茶具,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任溧阳县令、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传说他设计了新颖别致的八壶式,由杨彭年、杨风年兄妹制作,待泥坯半干时,再由陈曼生用竹刀在壶上镌刻文或书画,这种工匠制作,文人设计的曼生壶,为宜兴紫砂茶壶开创了新风,增添了文化氛围。乾隆、嘉庆年间,宜兴紫砂还推出了以红、绿、白等不同石质粉末施釉烧制的粉彩茶壶,使传统砂壶制作工艺又有新的突破。  此外,自清代开始,福州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海南的生物(如椰子、贝壳等)茶具也开始出现,自成一格,逗人喜爱,终使清代茶具异彩纷呈,形成了这一时期茶具新的重要特色。  现代茶具  现代茶具,式样更新,名目更多,做工更精,质量也属上乘。在这众多质地的茶具中,贵的有如金银茶具,廉的如竹木茶具,此外还有用玛瑙、水晶、玉石、大理石、陶瓷、玻璃、漆器、搪瓷等制作的茶具,枚不胜数。

紫砂壶的贞洁_你知道么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紫砂壶茶具 | 评论:0人 | 浏览:

  紫砂壶既然越用越好,并且强调表里皆用,泡多样的茶岂不是对壶的保护更有用果,但为什么大多壶友都说“一壶不事二茶”呢  好壶不事二茶,意思是说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冲泡出的茶汤更能保持茶原味的鲜度与纯度。

紫砂壶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的茶器,具有特殊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善于吸收茶汁。所谓的“一壶不事二茶”是指一盏壶最好只冲泡一种茶。最好要求茶叶的品质、档次差不多的。是哪种茶壶那么贞洁,要从一而终地只为一种茶而生  原来就是在茶具中闻名遐迩的紫砂壶。紫砂壶的结构具有特殊性,是才用双气孔结构,这样子结构的茶壶能利于吸收茶汤,令茶香能永葆壶内。

千年实践证明黑茶具有独特保健功能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紫砂壶茶具 | 评论:0人 | 浏览:

  �茯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属黑茶珍品。采用优质山地茶叶为原料,将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加工而成。产品外观为砖形,色泽黑润;砖内金花(冠突散囊菌)茂盛,菌花香浓郁,经久耐泡;开汤后汤色橙亮至红亮,滋味醇厚,香气纯正。荣获第五届、第六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金芽奖黑茶杰出品牌,中国黑茶文化节金奖,是黑茶中的珍品。假以时日,品质更加,风味更醇。长期饮用,消食、暖胃、减肥、降脂效果显著

黑茶对抑制腹部脂肪有明显效果,也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一种叫普诺尔的成分,从而起到了防止脂肪堆积的作用。对于减肥、抑制肥胖、高血脂等有明显效果。

紫砂壶的诞生地丁山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紫砂壶茶具 | 评论:0人 | 浏览:

  这个星期利用公休,自己搞了个南京+丁山自助游,其中23日和24日在丁山待一天半,赫赫............亲身实地的真实感受就是不一样,小记些许片断。  1)宜兴陶瓷博物馆虽然不大,但里面的精品多多,让我好好的饱了一回眼福,刚开始还一个个欣赏,后来发现时间实在不够用(展馆下班时间到),只好先用相机拍下,留待回家慢慢看了。不知为何,青瓷的展馆内有几件作品都有残缺,而且还是很明显的缺损?!  2)博物馆、紫砂厂附近的壶店多,一家挨着一家,没人带自己瞎逛了几家。发现个规律,壶/杯/摆件/礼品套装一块卖的店,店里的壶档次低,而且非紫砂料子的东西占大多数。  3)师傅们的工作室有些艰苦,博物馆和紫砂厂的我都去了,环境和条件出乎我的意料,尤其博物馆内的工作室好多都是用木板隔的。  4)勤劳的女师傅们,在茶壶店里做壶的是女的,在博物馆工作室里做壶的是女的,在紫砂厂工作室里做壶的是女的。奇了怪了,我愣是没见到个男的。  5)蜀山整条街都是做花盆的店家,茶壶店少见到。  6)狗多,爱吠,看家,满街都是狗狗。在蜀山,想进家店看看,被看门的两只狗狗狂吠,还跟了半条街,一身冷汗;想看四号井全貌,从路边沿通道往上爬,刚走没两步,窜出只狗狗又是一阵狂吠,汉..............

十种辨别茶具是贴花瓷和手绘瓷的方法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紫砂壶茶具 | 评论:0人 | 浏览:

  贴花是怎么回事?贴花纸有专门的生产厂生产,规模都不大,它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订制或自己创作图样,在商店里售卖。生产瓷器的个人和厂家都可以直截买来、贴上,送去烧就行了。不需技艺,也不费力气,省工、省料、省时,适合大批量生产。如日用瓷、陈设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工艺瓷器也大量采用贴花瓷。贴花瓷器是否有收藏价值,要看它的历史特征和数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论。收藏要尽量避开贴花瓷器。如何辨别贴花瓷和手绘瓷。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方法。  一、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  二、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三、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四、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五、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  六、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七、对于有球面几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花颜色色调不一样。  八、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  九、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  十、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贴花的。还有,景德镇瓷用潮州贴花纸现象也很普遍。  以上就是对十种辨别茶具是贴花瓷和手绘瓷的方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紫砂壶的评价鉴赏与收藏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紫砂壶茶具 | 评论:0人 | 浏览:

  1如何进入欣赏紫砂壶之门欣赏紫砂壶必须从爱壶、玩壶入门,在使用、玩赏中,了解什么是正宗紫砂,紫砂泥原料的性能,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吸水率、透性性、紫砂壶泡茶、注茗的功能,壶的构造、艺术风格,名人、名作、历史沿革、流派等等,并逐步确立自己的收藏风格。欣赏紫砂壶,亦浅亦深亦玄亦神,关键在于如何进入赏壶之门。宜兴紫砂壶历来分四个档次:实用品(大陆产品)、工艺品(细货)、特艺品(名人的作品)及艺术品(富于艺术生命之作)。实用品的特点是每个历史时期投入的制作人员最多,制作技艺差,日产量高,品种单一,这项产品历来不入赏壶之列(历史上也有专做大陆产品而独具功力的高手,应属例外)。工艺品出于良工巧手,其作品一般来说制工精良,但出于历史或文化因素,艺术素质,他们的作品大多为模仿传统造型,或创作一些符合初步紫砂爱好者喜爱的造型。再上一个层次就是名人产品,称之为特艺品。名人当然是在同行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名人少,作品亦少,它总是赏壶,藏壶者渴求的对象。艺术品,粗略说,并非就制作技术精湛、功能独具、材质贵重等而言,而是根据作者的文化艺术素养的高下,在紫砂这个传统工艺中注入艺术生命的多少来判定的。  不富收藏就无赏壶可言。收藏应该各有所好,不必强求多种多、全、精、专,在收藏中可以学会欣赏,在欣赏中学会收藏。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三、鉴赏紫砂壶的基本知识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的功能。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合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计较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盎宜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于从沏茶茗饮的方面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才始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作出发点,才能赢得爱好砂艺者的共鸣。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就是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地考虑壶体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作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当今,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不尽相同。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  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官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摸索,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这就是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摸玻璃质器物――黏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从笔者的角度出发,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趣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  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有知道,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所以,大可不必模仿。  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闪烁发光。现在许多艺人在临摹,也是一人一个样,各不相同。譬如石铫壶,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多种,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都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去了他们的作品之中。  说起;形,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并提,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道理很简单,就如戏剧表演家的流派分类,不能以他演什么戏而定,而应以他在戏剧表演中追求趣味。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就成了流派。  艺术讲究的是感觉。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全凭个人的感觉,作壶的讲;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讲许多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不是有句俗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三是;工: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成型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的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这也是;工的要求。四是;款: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为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商品社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之作,伪造的赝品屡见不鲜,选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五是;功: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  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一)容量适度;(二)高矮得当;(三)口盖严紧;(四)出水流畅。按目前我国南方人(包括港台)的饮茶习惯一般二至五人会饮,宜采用容量三百五十毫升为最佳。其容量刚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都只需一手之劳,所以称;一手壶。  紫砂壶的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口小,宜泡红茶;矮壶口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失味,过矮则茶易从口盖溢出,使风景大刹。刹风景的还有壶嘴出水不畅,几粒很小的珠壶,到得壶中,均变成大叶,易把出口赌住,现时作壶已根据饮茶人习惯把壶嘴改成独口,使流水明显比以前通畅。  要求壶的口盖严谨,能使冲壶水落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壶内,看来似乎与功能美关系不大实际是为讲究卫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种种,都属功用标准。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四、紫砂壶的选用与收藏选用紫砂壶若以名为贵或以稀为贵,那是古董收藏家的事。一般选壶,不必过分讲究,只要是把好的紫砂壶,用以泡茶,善于蕴味育香;使用经久,越发光润古雅,就会给你的生活带来艺术享受和无穷乐趣。  选壶要领:(1)购置新壶,壶的造型与外观要美,只要自己看得舒服满意,未必要随和流行的模样。(2)壶的质地,胎骨要坚,色泽要润。选用新壶,可先轻拔壶盖,以音响铿锵轻扬、壶声听来悦耳者为佳。(3)壶中之味,应注意闻闻。一般新壶可能会略带土味,但可选用。若带火烧味、油味或人工着色味的则不可取。(4)壶的精密度即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要好,否则茶香易散,不能蕴味。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试验,手压气孔或流口,再倾壶,涓滴不出或壶盖不落,都表示精密度高。(5)壶的出水效果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能使壶中滚水不存者为佳。出水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也可比较,长者为佳。(6)壶把的力点应接近壶身受水时的重心,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慢慢倾壶倒水,顺手者则佳,反之则不佳。(7)壶的特性与茶的特性宜相配合则适用性更佳。砂壶泡茶,一般是壶音频率较高者,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壶音稍低者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  养壶要领:(1)新壶新泡,先要决定此壶将用以配泡哪种茶?譬如是重香气的茶还是重滋味的茶,如果讲究的话,都就有专门备泡的茶。(2)使用新壶,应先用茶汤煮一番,一则除去土味,也可使壶接受滋养。方法是用干净锅器盛水,用小火如势煮壶,到水将滚未滚时,再将茶叶放入锅中同煮。等滚沸后捞了出茶渣,再稍待些时候取出新壶置于干燥且无异味处自然阴干后,方可使用。(3)旧壶重泡。每次泡完茶后,将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去残汤,以保持清洁,合乎卫生。(4)注意;壶里茶山。有人泡茶,只除茶渣,而往往将茶汤留在壶里阴干,日久累积茶山,如维护不当,易生异味。所以在泡用前更应以滚沸的开水冲烫一番。(5)把茶渣摆存在壶里来养壶的方式绝不可取。一方面茶渣闷在壶里易有酸馊异味,有害于壶;另一方面紫砂壶可吸附热香茶味,残渣剩味实也无益于壶。(6)壶应经常擦拭,并用手不断抚摸,不仅手感舒服,且能焕发出紫砂陶质本身的光泽,浑朴润雅,耐人寻味。(7)清洗壶的表面时,可用手加以擦洗,洗后再用干净的细棉布或其它较柔细的布擦拭,然后放于干燥通风且无异味之处阴干。久而久之,自会与这把壶发生感情。  名壶收藏:目前,在港、台和东南亚一带,紫砂壶已和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联系在一起,成为客观存在人青睐的国粹。收藏名壶成了人们精神享受的一种乐趣。许多人竞相高价收购珍藏,犹如五十年前的上海一样出现;一两紫砂,一两黄金的身价。大陆改革开放,为台湾、香港以及日本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华裔嗜茶者,提供了寻觅他们梦寐已求的制作精巧的紫砂壶的大好机遇。本文由佳缘茶叶铁观音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