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武夷山大红袍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袍乃武夷岩茶之王,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它在武夷山栽培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大红袍神奇的故事,如大红袍系神仙所栽,能治百病,茶树受红袍加身,由皇帝赐其名,等等。由于它的神秘玄妙,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一睹其芳容为快。当然能品其味的,传说只有帝王将相、达官显贵。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世人既能观赏大红袍的丰姿,又能品尝其滋味神韵,当地茶叶科技人员,经长时间的刻苦探索科研攻关,终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获得无性繁殖成功。后经福建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无性繁殖的大红袍保持母本优良特征特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可以推广。

传统工艺成就精品大红袍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碧水丹山之美誉。

  武夷山还是中国著名的茶乡,武夷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武夷茶高贵象征的大红袍品质优异,是茶中极品,堪称;国茶。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2003年,武夷山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茶类中惟一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证明商标;2002年武夷茶获得原产地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春意盎然,茶香万里。第三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的重要内容――;天下茶人一家亲活动现场,设置了近百个专门的品茗点。茶艺小姐现场向嘉宾、游客宣传咨询、推介展示武夷茶,再现中国茶俗、茶礼、茶饮的风情风貌,让与会嘉宾和游客对武夷山传统茶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

神奇的历史名茶--大红袍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的历史名茶--大红袍

  说起印象“大红袍”,很多人会自然联想到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利用武夷山自然山水打造出的一场高水准的文化演出,一个基于神奇的大红袍为载体高水平的文化创意策划。今天,我只想带着大家认识认识这个神奇的历史名茶。

  年年岁岁的贡茶

  关于大红袍的由来,民间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病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被招为东床驸马。

传乾隆所赐_“武夷茶王”大红袍的故事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中国历史名茶,往往籍“名人效应”而扬名。闻名遐迩的武夷岩茶在众多武夷名丛中要数大红袍声望最高。盛名之下,传闻颇多。传说此茶为皇帝所尝识,赐以大红袍之名,发颖而出,有“武夷茶王”之称。

寻阅中国茶文化史资料及地方史乘,终于在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著的《乐善堂全集》①中发现了《冬夜烹茶·咏武夷》诗,恭录如下:清夜迢迢星耿耿,银檠明灭兰膏冷。更深何物可浇书,不用香醅用苦茗。建城②杂进土贡茶,一一有味须自领。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岩韵)。葵花玉夸③旧标名,接笋峰④头发新颕。灯前手擘小龙团⑤,磊落更觉光烱烱。

神奇独特的武夷山大红袍茶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1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全市土地面积2798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辖3镇、4乡、3个街道,4个国有农场15个行政村。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遗址。1998年7月,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四处,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十大名山。武夷山现有茶园面积10万亩。主栽品种有大红袍、肉桂、水仙等。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以;晚甘侯著称于世,至宋代与北苑贡茶同负盛名,开始步入皇家宫室,元代创设皇家焙茶局(御茶园),武夷岩茶正式成为朝廷贡茶。至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制作工艺,武夷山自此成为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成为乌龙茶的始祖,并开始大量出口欧洲,成为英国社会的主流饮品。

众说纷纭话茶王——大红袍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名山产名茶武夷岩茶,它历史悠久,也是我国主要名茶之一,当人们提到武夷岩茶时,必然会提到大红袍茶,其实大红袍茶只是武夷岩茶中之一种,由于它品质优异,又有许多民间传说,以及政府和同行的关注等等,逐使大红袍成为武夷岩茶的杰出代表!

  陈德华从1963年至1965年、1972年至1985年、1991年至1997年曾在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工作,负责并担任所长,曾主持对武夷名丛(包括大红袍)进行挖掘、整理和繁育工作,到如今仍在从事茶业工作,对众说纷坛的大红袍有过亲切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