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访茶之旅——九龙窠拜谒“大红袍”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袍太有名了,以至于盖过了武夷岩茶本应该有的名头,就像外国人只知道青岛啤酒,而不知道青岛是座美丽城市一样,;大红袍三个字几乎成了武夷岩茶的代名词。

  既然到了武夷山,就一定要拜谒那几棵母树;大红袍,不管它的由来是怎样的传说,毕竟它是中国乌龙茶的骄傲,是闪耀在武夷岩茶这顶皇冠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幸亏那几棵母树还在,幸亏武夷山人对它们进行了精心的保护,不然的话,传说失去了活标本,对武夷山、对武夷岩茶,甚至对于前来参拜的游客来说,都会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那时候,我们该会对着空空的山岩喃喃自语:曾经,有几棵茶树就长在我们面前,但我们没有去珍惜

“大红袍”领舞武夷岩茶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5月,走到武夷山市九龙山有机茶种植基地山垄口,扑入笔者眼帘的是绵延数里的茶树。细雨中,数十名采茶女工正忙着采摘早春岩茶大红袍。茶叶已成为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武夷等5个乡镇43个行政村2800多户农民的增收途径,去年给茶农带来人均438元的收入。

  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到山西太原的“续缘”万里茶路,从福州的春茗会到广州的哥德堡号活动,2006年,武夷山市推出的系列主打“大红袍”品牌宣传活动,让“大红袍”出尽了风头。

  其实多年前,大红袍已是远近闻名的“茶王”。然而由于品牌规模远未形成,加上品牌保护措施不力,对商标和名牌的关系认识不清等问题,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步伐走得很慢。

武夷山茶文化之武夷大红袍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此间茶界人士告诉记者,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大红袍的价格就呈几何级数增长了。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顶级茶品,古今中外素享盛名。所有的大部头茶著中都有她的绰约身姿,流传着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载记着内涵丰厚的诗词文赋。据说,清朝乾隆皇帝品后诗兴大起,发出了;就中武夷品最佳,香气清和兼骨鲠的感叹。  业内人士分析,大红袍大红起来,和武夷山人用心善待是分不开的。  国家批准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文本,认定武夷岩茶产于;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武夷山的地形、生态、土质、温度、雨量、湿度、日照、云雾等因素,均非常适宜种茶。有明代学者早就说过:武夷山具;灵秀之气、;土气宜茶。大红袍立于其最佳之境,;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自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  古今武夷山人视岩茶如珍宝。古时茶园必用石头垒砌围护,甚至单株之茶也围筑成盆景;每年必定要下挖土、平山、锄草三道工夫,那时没有化肥,只靠填客土、盖绿草以提高地力,有虫时只用山中草药喷洒。如今,随着茶园面积扩大,产量提高,过去那些办法是很难行通了,但茶农在施化肥、喷农药时,大都讲究科学,特别是对大红袍等极品茶园的管理更是慎之又慎。  而且,他们增强了精品意识,不盲目追求产量,所以一年大多只采摘一次,多则二次,以提高青叶的内含物,保护茶树良好生长;科学施肥,以减少化肥、农药残留。可以说武夷岩茶大红袍是环保、生态、卫生、放心的饮品。  武夷岩茶工艺独到,特别是大红袍制作工艺复杂,时间冗长。传统的工艺有倒(也叫晒)、晾、摇、抖、撞、炒、揉、初焙、簸、捡、复火、分筛、归堆、拼配等十多道工序。关键的制茶师傅要会;看青做青、;看天做青,这是电脑也难以为之的。所以,其工艺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武夷山茶厂大多已改用机器制茶,但是其机制原理仍和传统工艺相承、相通。  泡饮武夷岩茶大红袍,更是讲究功夫。大红袍作为典型、传统的武夷乌龙茶之珍品,其冲泡方法采用的是功夫茶艺,既富于文化内涵,又有观赏艺术价值。对此,《武夷茶艺》已作了挖掘整理。而品茶时,大红袍与其他武夷岩茶一样,;重在吃水、;以味取香、;讲究岩韵,因此要细心、静心、投入。凡此种种,又进一步提高了大红袍的内质,丰富了大红袍的文化内涵。  目前,武夷大红袍茶园仅十万亩、产量六千吨,涉茶产值将近四亿元人民币。受产量的限制,作为大红袍产地的武夷山市提出,;以提升茶产品质量为核心,努力使武夷大红袍成为集先进性、科学性、营养性为一体,引领消费的高端食品。

“大红袍”非遗传承人:以现代传播理念弘扬千年岩茶文化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网福州12月19日电(记者邰晓安、胡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传承人黄圣亮,在传承家族百年制茶技艺的同时,运用现代文化传播理念创立大红袍茶博物馆,立志将千年武夷岩茶文化广泛传播。

走进位于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北门的“瑞泉(大红袍)茶博物馆”,一股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焙火间里,一笼一笼的茶叶正在炭火上烘焙。“这是岩茶大红袍的传统焙茶工艺,如何控制火候,全靠制茶师傅的经验。”黄圣亮拿起一把焙刀,拨开炉膛看看火,又用炭灰将明火盖住,再将装着茶叶的焙笼搬回焙坑上。

武夷山茶之大红袍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大红袍”在武夷岩茶中享有最高的声誉。可谓是乌龙茶的茶中之圣。大红袍为武夷岩茶四大名枞首冠。在众多的武夷岩茶品种中,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并称“四大名枞”,为茶中领军者。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等。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的九龙窠。这里谷地深割,两侧长条状单面山高高耸立,石骨嶙峋,左右共有九座山峰对峙,有如九条巨龙欲腾又伏,涧口矗立一座浑圆的峰岩,山民称为“九龙戏珠”,这条涧因此得名九龙窠。大红袍就长于九龙窠的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滋润茶地,随水流落而来的还有苔藓类的有机物,肥沃土地,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得天独厚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为灌木型,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故名“大红袍”。

“大红袍”进京开出万元天价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本报讯(记者王秋实)前天,福建武夷山的传奇名茶大红袍在京亮相,开出了每斤万元的天价。据悉,大红袍茶叶始于16世纪明代,是指武夷山岩壁上仅有的4棵野生茶树,母树每年产茶量仅有半斤,多进贡给宫廷享用,普通百姓难得一见。此次是大红袍培育后首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