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有“工夫”:大红袍茶文化现代传承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在一个鼓状的竹制焙笼前,一位老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笼中的茶叶,时不时地加层细灰降温,等温度不够了,转而又把灰刮薄,或用焙刀开火。没有温度计,更没有红外线测温仪,手眼测温,木刀调温,单凭焙茶师“跟着感觉走”。  这就是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焙茶工艺的绝活。焙茶的老人名叫陈德华。

  “焙茶靠的是丰富的经验,没有反复的尝试和摸索是不行的。”陈德华从事茶叶研究工作40余载,一生致力于大红袍的研制与探索。从福建武夷山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他如今已是顶级大红袍的代名词。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是中国名茶中的奇葩,被誉为“万茶之尊”。香幽而奇、味醇益清,历代流传不息,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作为“国宝”“国茶”“国礼”,盛名不衰,享誉中外。  但莽莽武夷山,现存仅6株树龄逾350岁的原生大红袍茶树生于悬崖绝壁上,人莫能登,亦称“猴采茶”。2006年,武夷山市政府决定停采留养母树大红袍,大红袍母树茶叶成绝品。  陈老先生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工作,与大红袍结下不解之缘。他穷十余年之心力,第一个用剪枝繁殖的方法成功地培育出“正本”大红袍茶树,采制的大红袍经茶叶专家组鉴定,“色、香、味”与母树大红袍不相上下。

印象大红袍体验武夷山茶道茶韵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大红袍是由国际著名大导演张艺谋领衔的艺术创作团队创作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以世界双文化遗产胜地武夷山为地域背景,以武夷茶文化为表现主题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巧妙地把自然景观、茶文化及民俗文化融入到一场山水实景演出中,全球首创的360°旋转观众席,打破了传统观众席固定看演出的模式,使观众在徐徐旋转中,沉浸于山与水的视听盛宴。史无前例的矩阵式实景电影,把当代电影创作引入新的方向。??“你放下了吗!请把您的心放下,把杂事儿放下,把烦恼放下,把痛苦放下,把抱怨放下,把伟大理想放下,把朝九晚五放下,把怀才不遇放下,把人情世故放下,放下……找个功夫,喝杯茶吧……

茶中之王--大红袍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夷山之前,茶王;大红袍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陌生之中带有几分敬畏和神圣的感情,这不但是因为我的浅薄对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没有研究,还因为我的粗陋不懂赏茶品茶更不懂茶艺茶道茶经。因为喜欢绿茶的清新、清淡、清雅、自然,且经常面对电脑屏幕,对绿茶就有点情有独衷了。每年的清明之后,朋友会送给我几听家乡自产的雨后新茶,因了彼此的相熟相知,不善于表情达意的我就只让这份淡淡的情怀注入水中,随着茶叶的清香入口入心了。至于其他品种的茶,除了偶尔从一个喜欢喝茶的同事那里分享一杯我认为非常具有怀旧味道的普洱茶,饭店里喝过几杯各种各样的茶解渴,其余则几乎分辨不出茶叶的模样,更品不出它们的味道了。

卢展工为《大红袍天下》题序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翻开每一部分都可以闻到茶香。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产茶和饮茶的国家。我国人民的生活和茶息息相关,“百姓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被视为健康的饮品,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

  福建是我国产茶大省,种茶、制茶、饮茶、贩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可称为茶之乡、茶之祖、茶之缘、茶之韵。福建盛产名茶,我国的红茶、乌龙茶、白茶与茉莉花茶均发源于此,福建一南一北拥有两大世界名茶,南有安溪铁观音,北有武夷山大红袍。我赠给铁观音的一句话是:“不冷不热20斤”,我也赠给大红袍一句话:“忆当年六棵母树五百年流芳,看今朝数亿红袍千万里飘香。”

茶中之王大红袍应该如何保存会更好?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大红袍尽管被称为茶中之王,但其与其他茶叶一样,如果保存不当,仍然会发生变质,由此给您带来经济上的损失。那么大红袍要如何保存呢?其实,大红袍的保存方法有很多,接着就由小编一一为您介绍一下。

大红袍之所以会变质,主要是因为温度、光和水分三种因素的不正常而导致的。一般情况下,大红袍的保存条件应该控制在含水量在6%以下、冷藏、无氧和避光的理想状态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来调整保存方案。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大红袍的保存方法。1、首先介绍的是铁罐的保存方法。该方法要求采用市场上销售的马口铁双盖彩色茶向作盛器。在储存前要注意检查下铁罐的密封是否完整,储存是也要保证铁罐严实,这样才能做到完美的保存。

南平:紫砂壶联姻大红袍

作者: 安溪铁观音茶叶网 | 分类: 大红袍 | 评论:0人 | 浏览:

  福建南平:紫砂壶"联姻"大红袍

  一块毫不起眼的泥土,经过拍、勒、压等工序后,渐渐成为一个茶壶的雏形……昨日上午,在武夷山启动的大红袍“品茗?论壶”紫砂名家名壶展上,来自江苏宜兴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丁淑萍向观众现场展示了紫砂壶制作技艺。

  本次壶展为期两天,由闽北日报社、武夷山市新闻中心主办,是“品茗.论壶”名家名壶系列展的首站,江苏宜兴的五位陶艺名家携近百高端名壶参展,当地茶界、收藏界人士慕名而来,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赏。

  当天上午,笔者慕名来到展会参观,现场大红袍茗香氤氲,造型各异、典雅精致的紫砂壶在灯光的映衬下流光溢彩,陶艺家有的现场制作展示精湛技艺,有的认真细致向参观者介绍鉴赏收藏知识,有的则用紫砂壶冲泡大红袍,演绎壶与茶的相得益彰……前来参展的陶艺家笑阳说,大红袍名闻四海,茶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武夷山又兴起紫砂壶收藏热,此次壶展正是两地的一次文化“联姻”,能让当地收藏爱好者充分了解紫砂壶文化,使茶与壶更好地相互融合。一位武夷山收藏爱好者认为,这种会展形式是茶文化的一种延伸,不仅普及知识,推广文化,还将有效推动当地休闲、文化旅游。